新闻中心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民大新闻>>正文

喜迎党代会⑩| 打造特色科研 助推文化繁荣——科研处向贵州民族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献礼

2020年09月04日 21:13  

近五年来校科研处围绕建设“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目标,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大学智库建设战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创新机制,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项目申报、平台建设,成果质量、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

学校主持国家级项目133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完成国家社科项目成果获优秀等级3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成果结项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成果获免于鉴定1项;有4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10篇研究报告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采用,5篇研究报告得到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陈敏尔等领导肯定性批示;获批2个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平台;获省部级成果奖近70项,其中一等奖4项;授权专利289项。科研经费总计3.7亿元,其中科研项目经费近1.5亿元。

召开2019年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报告会

 

01一批脱贫成果脱颖而出

2016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的《精准扶贫亟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学校专家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对策建议,在中央脱贫攻坚相关会议和文件中一一得以呈现。2018年5月,《精准扶贫亟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策研究类二等奖。承担“云南省玉龙县脱贫摘帽案例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报告作为12本标志性成果之一,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研究报告中“脱贫攻坚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体现了从贫困治理到农村社会治理再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一致性逻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础”等结论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和专家学者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是学校坚持应用研究和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优质成果。

 

02一系列减贫论坛彰显影响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9年,自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已成功举办4届,在国际、国内有了愈加明显的影响力。自2014年,学校参与创办并承办了以“生态文明与反贫困”“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 “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脱贫”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分论坛,邀集政府机构、联合国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内公益组织等境内外领导、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分享全球减贫工作经验、对减贫发展战略进入深入讨论、建立共识,同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理论和具体策略进一步探索,民大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举办一系列分论坛对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03一群学术新苗崭露头角

2017年以来,以学校青年才俊龙波教授为代表,连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ACS等国际顶级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其中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上重点报道,并支持其申报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

 

04两大文化平台比翼齐飞

以学校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成功申报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贵州省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重大平台的突破,也实现了学校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以学校民族民间侗族大歌传承基地为基础,申报的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侗族大歌)获批为国家级平台,实现了学校民族艺术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

 

05三个本土项目特色鲜明

《黔湘桂边区汉字记录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分类搜集整理研究》研究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少数民族语言民间文献,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人文学科建设,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极为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服务于国家“积极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的重大需求,对贵州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泛调查、采录和整理,有力支撑“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发展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的政府决策,对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活态语言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屯堡文化综合数据库建设》聚焦目前国内具有唯一性的地域文化现象——屯堡文化,着力对黔中屯堡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全面、规范的搜集整理,构建能够全面反映屯堡文化全貌和全过程的特色数据库系统及共享平台,形成操作性强的文化数字化保护及应用模式,并产生示范效应和长尾效应。

 

06三项文化成果完美收官

《彝文古籍夜郎文化史料辑译》从《夜郎史传》等众多彝文古籍中,搜集夜郎历史文化文献,并对其编纂、翻译、考释成集,系统辑译出古夜郎国时期的历史细节、法制状况、经济发展、文化科技、史源定论等内容,成为研究夜郎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边省科举与地域社会关系研究》以贵州科举为例,研究边省科举与国家认同、社会流动、地域社会文化发展关系,探讨边省科举的独特影响,有助于透视科举与地方社会之关系,对我国边远地区教育、人才选拔等借鉴意义重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围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建构五组互动关系,总结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充分尊重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保护的有效模式,并提出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社会转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本最低且成效最为明显的宝贵经验。

 

07四类艺术项目锦上添花

《贵州彝族古歌表演人才培养》,对贵州彝族古歌进行抢救性保护,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对民族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尝试、新探索,培养一批汉文化水平高,深谙彝族文化内涵,既能唱又能跳的高端彝族艺术人才,解决彝族文化传承与开发利用中人才紧缺的问题,实现民族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贵州苗族民间工艺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结合民族学、设计学、美学等学科理论与实践,通过对贵州苗族传统工艺专题研究、实地调研,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以苗族文化为创作本源,完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民族手工艺作品。《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创作人才培养》,以少数民族绘画题材元素的客观性为特色,开展贵州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实践和理论教育,把参与学员培养成为继承和传播中国艺术、推动中国艺术发展和民族文化进步的青年绘画创作人才。《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艺术大数据可视化网络传播平台建设》,以“科技连接民族艺术,让世界看见贵州”为主旨,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将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与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艺术表征符号相结合,创作当代科技视角下的民族艺术数字化和多维度感官体验,探索出前沿技术语境下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范式。

 

关闭

中国·贵州·贵州民族大学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黔ICP备16000646号-1